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文件(教育内容节选)
2014-03-26 15:22:00
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3年工作回顾
二、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
推进教育发展和改革。启动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孩子。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上年增长8.5%。
三、2014年重点工作
推进教育发展和改革。启动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孩子。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上年增长8.5%。
关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四)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持续改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比例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2.3%,提高0.5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6%,提高1个百分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699.8万人,研究生招生77.9万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招生61.1万人。
二、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政策取向
三、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今年要着力抓好9方面工作。
(九)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1)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促进就业税收扶持政策,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抓好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强化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基层就业服务能力建设。(2)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提高医保待遇水平,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3)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继续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计划招生698万人,研究生招生80.2万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招生63.2万人。加强城乡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推进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实施好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等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利用。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4)做好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众基本住房问题。继续开展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运行,加强分配和运营维护等后续管理。落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推动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5)创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整合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进政府公开透明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关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一、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三)2013年预算收支情况。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571.75亿元,完成预算的100.3%,增长14.2%。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月人均达到1900元左右。对中央财政补助地区分别按月人均15元和12元增加城乡低保补助资金。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扎实做好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对城乡低保家庭的高校毕业生求职给予补贴,增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
教育支出3883.91亿元,完成预算的94%,增长2.7%,主要是据实结算的学生资助补助经费减少,以及高中教育债务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或由地方政府安排资金解决,相应减少了中央化债补助资金。以奖补方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大力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幼儿园建设。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全国1.2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免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中西部地区126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生活费补助政策,一些薄弱学校生活设施和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名贫困地区学生。支持1394万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支持75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706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和6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支持实施“985工程”和“2011计划”,推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健全了涵盖各教育阶段的国家资助政策,约8400万名学龄前儿童和学生受益。
二、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4.推进教育、科技、文化改革发展
一是区分教育的公共性层次,完善针对不同教育类型的财政支持政策。支持解决教育改革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问题,进一步加强财政教育经费使用管理。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适当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着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同时引导企业、个人和社会多渠道投资职业教育。落实体现内涵式发展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革各项措施。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根据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跨区域流动情况,完善相关测算办法,增加接收地区的转移支付。二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支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推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管理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深入推进中央财政科技专项优化整合,建立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中止机制。加快制定科研成果处置与收益分配政策。启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政策。三是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和统筹利用,以农村和中西部贫困地区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促进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支持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有效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大力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2014年中央预算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农林水支出6487.47亿元,增长8.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152.96亿元,增长9.8%。教育支出4133.55亿元,增长9.1%。科学技术支出2673.9亿元,增长8.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12.29亿元,增长9.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038.05亿元,增长15.1%。住房保障支出2528.69亿元,增长9%。节能环保支出2109.09亿元,增长7.1%。交通运输支出4345.68亿元,增长5.1%。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393.96亿元,增长10.1%。国防支出8082.3亿元,增长12.2%。公共安全支出2050.65亿元,增长6.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45.15亿元,增长2.6%。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605.77亿元,下降20.7%,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减少。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66.69亿元,下降19.1%,主要是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到期后,2014年不再安排补贴资金,相应减少支出。
上一篇:将中西部高教振兴计划纳入国家战略
下一篇:让家门口的学校都精彩